人社工作涉及社会保障、职称评聘、劳动保障等多个方面,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如何体现公平公正的人社服务环境,诚信守法是尚方宝剑。克旗人社局将诚信建设贯穿到具体业务工作,用诚信“软实力”为克旗人社全领域提供“硬支撑”。

诚信作为职称评聘前置条件,失信者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职称申报时,申报人提供虚假申报材料、隐瞒被处分处理等相关情况的,由用人单位取消其职称申报资格;通过提供虚假材料、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不当署名或者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职称的,经推荐单位和评委会组建单位调查核实,按照《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等有关规定处理,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由相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撤销其职称,并记入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录期限为3年,情节严重的,在一定期限内取消职称及岗位晋升资格。2024年,克旗人社局共为191名诚信人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其中正高56人,副高135人。
定期收集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的诚信信息,构建事业单位人员诚信档案。组织、人社部门每年定期收集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的诚信信息,作为部门年度考核和领导干部考核、任用、奖惩、职务职级晋升的重要参考。克什克腾旗人社局根据个人征信机构、社会信用记录查询系统进行公职人员个人信息的归集,保证在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核、奖励、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干部任职等人事工作中做到应查必查、应录必录,推动建立事业单位人员诚信档案。截止目前克旗人社局已经发函向内蒙古社会信用管理中心查询全旗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433人的个人征信,其中有15名公职人员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并定期发函更新被失信人员名单。
建立健全社会保险诚信管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克旗人社局加大力度推行基金安全信息共享机制,不断健全人社领域基金资金安全管理制度,常态化监测死亡冒领及重复领取社会保险待遇、服刑人员违规领取社会保险待遇和违规领取就业补助资金等问题,严厉打击欺诈骗取、套取、挪用、贪占各类社保基金和就业补助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和化解人社领域基金资金管理风险,防止基金资金流失。通过建立基金资金管理风险防控信息共享机制运行管理台账,实行月调度机制,确保信息共享机制有效运行,截止目前已比对数据92059条,发现问题11个。不断强化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督查系统监管能力,2024年至今累计接收自治区疑点数据429条,完成反馈372条,反馈完成率86.7%,后续数据反馈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依法依规公开严重失信“欠薪企业”黑名单,进一步提升信用监管威慑力。克旗人社局依据《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和守信激励清单目录以及按照行业法规政策制定的信用奖惩措施,对克扣、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达到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标准的,以及因欠薪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用人单位及法人及时纳入“欠薪黑名单”管理;对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企业及时纳入“欠薪黑名单”进行管理。同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将行政处罚信息和“欠薪黑名单”信息及时在平台进行公示。截止目前,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起,全部录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内蒙古“互联网+监管”平台进行公示。
诚信建设在人社领域全面开花,各项诚信措施纷纷落地,有效推动人社工作快速发展。做到对诚信企业“无事不扰”,让失信企业“寸步难行”,把“诚信”建成公民、企业的第二张“身份证”“许可证”。未来,克旗人社局将继续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人社服务。
蒙公网安备150404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