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困难群体就业更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赤峰市聚焦就业困难人员“急难愁盼”,以公益性岗位开发为重要抓手,通过精准匹配、暖心服务,帮助一批大龄失业人员、家庭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就业,实现了“个人增收、家庭减负、社区增效”的多重效益。今年全市通过公益性岗位新安置1269人。目前,全市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达4139人。

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各街道(乡镇)立足辖区实际细化举措,西拉沐沦街道便是其中的生动实践代表——该街道累计设置公益性岗位53个,通过“摸排需求+精准匹配+跟踪服务”的全流程工作模式,将岗位送到最需要的群众身边,辖区居民吕新洋便是政策红利的直接受益者。
今年42岁的吕新洋,家中有两个孩子需要照料:女儿正读初中,幼子仅5个月大,她与母亲共同承担着家庭起居重任,全家开支全靠丈夫一人打工支撑。“想找工作贴补家用,可孩子太小、老人需要照顾,根本走不开。” 此前,家庭的多重压力让吕新洋长期陷入“想就业却难出门”的困境。玉竹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她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对接街道公益性岗位资源,结合其年龄、家庭状况及沟通能力,为她匹配了“就业困难人员专项岗位”。
如今,吕新洋的工作主要是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下组入户登记、日常事务办理,以及社区公共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地点就在社区,每天能兼顾家庭和工作,每月还有稳定收入,单位还帮着缴社保,心里特别踏实。” 谈及这份工作,吕新洋难掩感激。
事实上,吕新洋的就业故事,正是赤峰市公益性岗位 “精准帮扶、靶向施策”的缩影。下一步,赤峰市将持续深化就业帮扶工作,一方面围绕群众需求拓宽公益性岗位渠道,重点向城镇大龄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倾斜;另一方面将优化“岗位开发—技能培训—就业跟踪”的全链条服务,通过“需求+服务”的工作模式,让公益性岗位不仅成为“就业过渡站”,更成为困难群体提升能力、开启新生活的“助力器”。
蒙公网安备15040402000187号